睡眠与健康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4-02 浏览次数:282

睡眠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健康意识和“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与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我国。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至50%,英国为10%至14%,日本为20%,法国为30%,中国也在30%以上。睡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

  睡眠是机体消除疲劳所需要的一种完全休息的过程,通过测定人的脑电活动发现,人在睡眠阶段的脑活动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表现出一系列主动调节的周期性变化,此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也随着睡眠深度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规律的活动。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根据睡眠过程中脑电表现,眼球运动情况和肌肉张力的变化将睡眠分为两种不同的时相,即NREM睡眠(非快动眼睡眠)相和REM睡眠(快动眼睡眠)相。

  NREM睡眠:这一时期特点为全身代谢减慢,呼吸平稳,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全身感觉功能减退,肌肉张力降低(仍然能够保持一定姿势),无明显的眼球运动,进一步分4期,第1期为入睡期,第2期为浅睡期,第3期为中度睡眠期,第4期为深度睡眠期。

  REM睡眠:这个期临床表现有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波动,瞳孔时大时小,体温调节功能丧失,各种感觉功能显著减退,肌肉张力显著降低呈完全松弛状态,不能维持姿势,支配眼球运动,中耳听骨运动和呼吸运动的肌肉持续活动等表现。

  正常人睡眠首先进入NREM的睡眠期,并迅速由1期依次进入2期,3期,4期并持续下去。在NREM睡眠期持续80-120分钟后出现第一次REM睡眠,持续几分钟后进入下一次NREM睡眠,形成NREM睡眠与REM睡眠循环周期,平均每90分钟出现一次REM睡眠,越接近睡眠后期REM睡眠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每次可持续10-30分钟。整个睡眠期间这种NREM-REM睡眠周期反复循环3-5次,每个周期的各期不一定齐全,但都是从1期开始,凌晨时每个周期中的睡眠深度变浅不再达到4期,从NREM睡眠与REM睡眠的循环转换可以看出,睡眠过程并非一入睡就由浅入深并持续到天明,而是深一阵,浅一阵,深浅睡眠不断交替,互相连接,周而复始。睡眠分期是为了研究方便而根据脑电波和生理表现人为划定的,实际上各个睡眠阶段很难划出明确的界线。

  失眠症状可分4类:入睡困难、中途易醒、难以熟睡和醒来过早

  ●凡熄灯后超过30分钟(老年人超过40分钟)不能入睡,称入睡困难或睡眠起始性失眠。

  ●入睡后频繁醒来和(或)夜间醒来时间超过30分钟称睡眠维持困难性失眠或睡眠中段性失眠。

  ●早醒比习惯苏醒时间提前30分钟到1个小时以上,称为早醒或睡眠末期失眠。

  根据失眠时间长短不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短暂性失眠或一过性失眠(不超过1周)轻度失眠1-3天

  大部分人在经受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或躯体不适以及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倒班的工作等)均可能引起短暂性失眠。这一类失眠一般随着干扰因素的消失或对新环境适应后,睡眠即能恢复正常。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